
“看这部电影辰光,眼泪水汤汤滴,里厢个馄饨香得勿得了!老希望以后多拍点上海闲话个电影呀!”在大光明电影院,被上海农商银行“心家园之夜”邀请来观影《菜肉馄饨》的李阿姨,忍不住分享着自己的体会。
对于广大上海市民而言,《菜肉馄饨》不仅是一部沪语商业影片,更是一部聚焦海派文化、银发经济、影旅融合的城市电影。制片人认为,“该片的探索,正是城市电影的一种回归,扎根社区、贴近生活,把电影重新带回城市肌理和普通人的情感中。”这种创作理念与上海农商银行“从百姓中来、到百姓中去”的服务实践不谋而合。
作为一家深耕本地的金融国企,上海农商银行始终坚持“金融为民”,将服务从金融领域延伸至市民的文化生活。近年来,除组织《菜肉馄饨》观影活动外,该行依托“心家园”平台开展了一系列深入人心的海派文化传播活动:携手沪剧名家茅善玉发起沪剧研修班、沪剧名家讲座,吸引近2000名爱好者参与;联合上海教育电视台启动“心家园”沪语课程系列活动,“沪语空中课堂”观看超25万人次;“心家园”小程序上线沪剧研修课与少儿沪语课程,实现文化服务“云端触达”,为不同年龄层市民搭建起学习与传承海派文化的平台,助力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勃勃生机。
影片中银发群体的生动呈现,恰是上海这座城市老年生活的真实写照。面对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课题,上海农商银行始终将养老金融作为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一环。近年来,该行“心家园”公益服务项目深度践行“人民金融”理念,以金融力量赋能社会治理,将服务范围从网点延伸至乡、镇、街道与社区,目前已在全市设立超千家“心家园”公益服务站;服务内容也从金融扩展至文化生活领域,整合多方资源打造老年大学、健康关爱、社区舞台等特色项目,实现与政府、市场、社会的同频共振,持续为市民创造情感价值。
这些浸润着人文关怀的服务举措,构建起银行与市民在金融服务之外的情感连接。从里弄深处的沪语声韵到银幕上飘香的菜肉馄饨,从社区舞台的婉转唱腔到老年课堂的朗朗书声——上海农商银行将继续以全方位的服务,深度参与这座城市的文化传承与社区建设,用金融的力量守护着城市的温度与记忆,让海派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。
来源:沪农商行
免责声明:本文为转载内容,不代表本刊立场,亦不构成投资建议。
配查信-配查信官网-西藏炒股配资-股票配资114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